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朱元璋宋濂完结的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推荐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(朱元璋宋濂)

军事历史《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》是作者““海鸥来了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朱元璋宋濂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他穿越了,成了大明朝的皇子殿下。甚至,在这样的鸿运下,他还绑定了一个系统。只是,这个系统不太好获利。于是,他便出招了!科举殿上,他只写了三行字,却难倒了一众大臣和他爹皇帝老儿自此,大明第一卷王正式诞生!洪武年间的画风逐渐被他带歪……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小说《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》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,作者为“海鸥来了”,主要人物有朱元璋宋濂,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:”“总而言之,想闹事的人就去闹吧,即便是太平盛世,也并非日复一日的风调雨顺,只需要让那些闹事的人明白后果自负即可。”“正如我适才所说的北方士子重考,好啊,重考可以,但若真有真才实学,后登了金榜,那倒罢了。”“若不幸名落孙山,那这次聚在宫门外闹事的士子,今后就一律不准参加科举了。”此话一出,杨宪和胡惟...

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

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 免费试读


“嗯?”

有一说一,要不是这句话,已经气昏头的朱元璋差点忘了他家三儿子还在御书房抄写《千字文》呢,登时一愣:

“你……你说什么?”

朱棡甩了甩酸疼的手腕,从朱元璋的龙椅上站起身子:

“其实,这事并不难解决嘛。”

朱元璋眉头一皱,只当这混小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毕竟他可是急的冒火了,立马告诫道:

“老三,咱这时候可没心情听你开玩笑昂!”

朱棡肩膀一耸,走出御书房:

“爹,我就算再没有眼力见,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跟您老人家开玩笑的。”

说到这,朱棡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一众官员,尤其是胡惟庸和杨宪,负手而立道:

“在我看来,北方士子既然认为科举不公,那就只需要让北方士子重考就好了。”

“杨大人和胡大人,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?”

杨宪和胡惟庸同时一愣,在他们眼中,朱棡纵然贵为帝王之子,也顶多让他们做做表面功夫,其实并不放在心上。

更何况朱棡的名声本不好,成天到晚只知道惹祸生事,但这次,看着眼前的朱棡,二人感受到了不同:

“多此……一举?!”

“殿下,您这番话,臣不明白。”

朱棡轻蔑一笑:

“呵,这有什么不明白的?”

“重审的结果既然跟金榜一样,便足以证明朝廷问心无愧,又何需给那些闹事的士子一个交代?”

“所以,不管是将考卷公示天下,还是在奉天殿举行殿试,都是抬起手给自己一巴掌。”

“总而言之,想闹事的人就去闹吧,即便是太平盛世,也并非日复一日的风调雨顺,只需要让那些闹事的人明白后果自负即可。”

“正如我适才所说的北方士子重考,好啊,重考可以,但若真有真才实学,后登了金榜,那倒罢了。”

“若不幸名落孙山,那这次聚在宫门外闹事的士子,今后就一律不准参加科举了。”

此话一出,杨宪和胡惟庸又是一愣,当即道:

“殿下,这是不是太严厉了?那些士子纵然有错,也是情有可原,若为此……”

“情有可原?!”

朱棡眉毛一挑,冷笑着道:

“我大明朝的官,是那么好当的吗?”

“既然要叩天子门,这点胆量都没有?”

“那这样趋炎附势,缩头缩尾的士子,就算真有真才实学,登得庙堂又有何用?”

“反之,若在这样的情况下,仍然有人执意重考,那这样的士子,就算没多少文化,也足见其一往无前之勇,朝廷得之,必然有用!”

朱元璋双眼一亮,惊喜的看着朱棡,这混账,可以呀!

李善长和宋濂则是感激的看着朱棡,到底是陛下的儿子,虽然平常是很喜欢惹事生非,但关键时刻真不掉链子!

吏部和中书省的官员们当然也很感激朱棡了,可杨宪和胡惟庸却是相视一望,往常斗得不可开交的两个人,这会儿倒是有点同病相怜了。

丢人呀,身为中书省参知政事,大明庙堂两颗冉冉升起的后起之秀,面对科举不公一事,他俩愣是想不出好的办法,只知道在朱元璋面前吵架。

反观朱棡,三言两语,春风化雨,话说,这都当王爷的人了,还跟他们抢什么风头呢?

也就在这一刻,朱棡的脑海中响起这段时间他一直朝思暮想的电子机械声——

【叮咚!恭喜宿主成功内卷胡惟庸和杨宪,两百点内卷点已到账!】

“嗯?!”

听到脑海中的电子机械声,朱棡眼中的瞳孔瞬间缩成了针尖状。

倒不是奇怪内卷点会来,毕竟之前也说了,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,只要朱棡能卷得过别人就会获得内卷点,但问题是,怎么会有两百点呢?

朱棡不得不奇怪,因为这段时间,他获取内卷点的方式都是祸祸自己王府中的下人,既如此,无论是内卷啥,身为下人,谁敢赢王爷呢?

不错,在被内卷人大幅度放水的情况下,系统也会算朱棡内卷成功。

可每次内卷成功,朱棡都只能获得一点内卷点,喝汤一样,不然内卷点余额能只有可怜的二十点吗?

直到这一刻,朱棡才发现自己好像误会了一件事,他本来以为大家都一样,不管内卷的对象是谁,他都只能获得一点内卷点。

但胡惟庸和杨宪,却直接给了两百点内卷点,要么,是系统出了BUG,要么,就是胡惟庸和杨宪不是一般人呀!

大明朝中书省的参知政事,历史上也算有名,难道,内卷这样的人,就能获得大量的内卷点?

“哈哈……”

正当朱棡终于窥见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时,朱元璋已经双手叉腰,仰天大笑了:

“不愧是咱家老三,嗯,那这件事就按棡儿的主意办了。”

“善长,景濂,你们再辛苦一趟吧,去东华门告诉那些闹事的北方士子,咱给他们一个重考的机会,不过,如果考不上,可就不怪咱了!”

李善长和宋濂不敢耽搁,赶忙拱手领旨。

杨宪和胡惟庸见状,飞快告退,毕竟已经没脸在这了。

余下的官员们,自然也纷纷起身,该回吏部的回吏部,该回中书省的回中书省。

不过所有人临走之前,都无一例外的看了一眼朱棡。

正如之前所言,皇子和官员没有直接的瓜葛,前者只需要好好的当帝王家的傻儿子,后者只需要见面时参拜行礼,大家相安无事,你靠你的爹,我当我的官,除非,这位皇子不是一般人!

无独有偶,朱元璋这一刻也在看着朱棡,这个一直以来,都让他颇为头疼,颇为无奈的三儿子,今日,终于彰显出大明朝的亲王本色,让他欣慰一回啊!

只可惜,朱元璋欣慰的话还没脱口,他面前的朱棡就猛然抬起头,双眼仿佛放光的看着他道:

“爹,我要向你挑战!”

小说《大明:开局内卷,我渔翁得利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